2011年06月09日 18:12
來源:商業價值


 


 

 

2G優勢領域的失誤,3G智慧時代的遲到,使得聯發科繼續做“拳王”的機會渺茫。

葛鑫|文

拜訪手機品牌商客戶,參加各路通信展,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發言——自2010年重回一線督軍以來,之前言行低調、形象神秘的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聯發科”)CEO蔡明介,頻繁出現于大陸的各種場合。

與蔡明介頻繁亮相相對應的,是聯發科業績的江河日下。

在2010年第一財季,聯發科每股稅後盈餘為10.29元新台幣,而到第4季度這一數字只剩3.52元新台幣,且毛利率罕見地跌破50%。聯發科2010財年稅後凈利為309.6億元新台幣,較2009年367億元新台幣減少了15.6%。

2010年並非是聯發科的谷底。2011年5月6日是蔡明介督軍200天,然而聯發科的下滑態勢仍在繼續。聯發科4月29日發佈2011年第一財季報告。財報顯示,當季收入為198.67億元新台幣,同比下降39.3%;凈利潤為30.65億元新台幣,同比大幅縮水72.3%。

聯發科的衰落不免有些突如其來。

2005年,在SOC(System On Chip,系統級晶片的集成)技術上領先的聯發科,以破壞性創新的Turnkey模式席捲大陸手機行業。在徹底摧毀第一代大陸品牌手機廠商的同時,造就了山寨手機產業的崛起,並且催生了產業鏈上數百家手機設計公司。

2009年,聯發科晶片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一度高達90%,它的晶片出貨量超越高通,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IC公司。

而從產品佈局來看,聯發科似乎也無可挑剔:面向2G/2.5G手機的有6223、6225、6253等多款晶片;面向智慧手機有MT6516(Windows Mobile),MT6268(WCDMA);TD領域則有通過收購ADI相關業務而得到的Laguna平臺。

然而,從2010年至今僅一年多時間,一切就被顛覆了。是誰動了聯發科的“奶酪”呢?

對手的成長

在之前,展訊通信(上海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展訊”)的市場份額僅有不到10%,但由於有內地政府的支援,所以仍被視為聯發科潛在的競爭對手。而在聯發科達到頂峰的2009年,展訊卻處於歷史的谷底。

雖然在2008年,由於國內TD市場的啟動遲緩,展訊在TD業務上的傾力投入收穫寥寥,而聯發科卻在2G手機晶片領域繼續擴張自己的市場份額。展訊在2008年第3季度曾虧損3130萬美元,在2009年3G牌照發放之前,險些被淘汰出局。

2009年初,武平卸任展訊CEO,銷售出身的李力遊接任。在重整展訊內部管理之後,李力遊抓住了聯發科主力晶片MT6253齣現的失誤,依靠6600L晶片恢復展訊的元氣。

實際上,是展訊而不是聯發科敏銳地發現了市場需求,率先研發出雙卡雙待晶片和三卡三待晶片。而在展訊世界首款40奈米TD晶片研發出來之後,聯發科的研發實力已經遭到很多人的質疑。

在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看來,聯發科連續遭遇的這種尷尬局面並非因其技術落伍,而是業務不斷規模膨脹所導致的“大公司病”。 顧文軍對《商業價值》表示,在單晶片集成技術上,聯發科優勢明顯。然而,它有多達7個晶片產品線,雖然手機晶片10倍于展訊的規模,但在越來越拼速度的晶片研發領域,聯發科做業務調整已經顯得有些吃力。加之在聯發科權利過渡期間,蔡明介與自己提拔的手機事業部負責人徐志強之間的雙重管理體制,嚴重影響了聯發科的創新反應能力。

“更糟的是,聯發科還需要在3G上破高通的局。”顧文軍說。

其實,在聯發科開始出現反應遲鈍的時候,展訊卻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,便實現了市場份額從不到10%升至28%的擴張。

聯發科的另一個威脅來自於手機晶片領域的新貴晨星(Mstar)。這家與聯發科同在台灣新竹科技園的晶片設計企業,是全球最大的液晶平板和電視晶片(數字和模擬)供應商。靠著近年來在手機晶片領域的染指、拓展,晨星在聯發科低迷的2010年年末成功登陸台灣股票市場。現如今,“小M”晨星正與“大M”聯發科上演著在彼此優勢領域互挖墻腳的商業戲劇。

聯發科的危機不僅埋伏于2G/2.5G晶片領域。

聯發科與聯芯科技合作的TD晶片,是聯發科在3G手機市場最大的收入來源。但兩者合作不久,聯芯科技就獨立研發出TD晶片。聯芯科技總裁孫玉望公開表示,其自主研發晶片的性能要優於與聯發科的合作。這顯然是雙方分手在即的信號。

“未來低端手機晶片市場,會達到一個市場平衡點。聯發科、展訊和Mstar3家會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比例。”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、晶片行業資深觀察者王艷輝分析,聯發科壟斷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。

Turnkey失效的3G時代

在SOC技術上積累深厚的聯發科,原本是一家依靠光碟機晶片起家的晶片設計公司。它在手機晶片SOC基礎上推出的整合軟體服務的Turn key模式,被認為是晶片技術行業的破壞性創新。Turn key的巨大顛覆性,使得得州儀器(TI)等傳統晶片巨頭不得不業務轉型(聯發科和晨星的諸多技術骨幹都來自於TI),歐美廠商徹底被清除出中低端市場。

然而,在資訊充分流通的今天,Turn key技術沒能成為聯發科的獨門絕技。雖然展訊、晨星等公司的集成技術水準和聯發科仍有差距,但通過和產業鏈上其他公司的“弱弱聯合”,已經基本衝破了聯發科所建立的技術壁壘。蔡明介發明的Turn key模式已經被諸多手機晶片設計者所掌握。

而更使蔡明介深感緊迫的是,在作業系統為王、應用為王的3G時代,Turn key模式徹底失效。

在成為“台灣股王”之時,蔡明介曾經得意地對外界表示,聯發科開闢了2G手機晶片時代。這一繼光碟機晶片之後的第2個金礦,避免了“一代拳王”命運的同時,將聯發科帶上了“台灣股王”的巔峰。

然而,事實證明聯發科沒能在產業升級換代中繼續保持創新效率。3G時代的到來,成為了導致聯發科轉運的魔咒。3G時代的產業規則與2G時代大為不同——智慧作業系統的誕生,正在改變手機產業的技術格局。無論是Windows Mobile、iOS還是Android,它們的標準制定者是微軟、蘋果和谷歌這些矽谷巨頭。它們重新定義了手機技術層級,使得聯發科的研發能力不再奏效。所謂“成也Turn key,敗也Turn key。

實際上,無論是光碟機晶片,還是2G手機晶片,聯發科都以黑馬形象出現。這匹黑馬的特長是依靠高超的SOC技術(光碟機時代的“三合一”與2G時代的Turn key)與低廉的研發成本,來打造一個產業鏈前端的低成本平臺。然而,聯發科的實力,離“一流企業做標準”的距離還差得很遠——標準一變,平臺的優劣勢便差異明顯。

3G策略失誤

其實,不僅僅是行業升級的客觀趨勢使得聯發科優勢銳減。其在新技術領域佈局的頻頻策略失誤,同樣導致了聯發科不甚樂觀的前景。

在3G的3個標準上,聯發科和展訊一樣將寶押在了TD之上。聯發科收購ADI無線晶片業務後,之前TD產業中“ADI+大唐移動”組合演變為“聯發科+大唐移動(即聯芯科技)”。

然而,聯發科2007年入局TD已算遲到。展訊、天碁、重慶重郵以及已經停止運營的凱明,之前都從大唐免費獲得了TD協議棧全套方案,並啟動了自己的協議棧開發。而聯發科在2007年收購的ADI的TD晶片業務並沒有獲得TD的協議棧,這使得它不得不在去年收購擁有協議棧的蘇州傲視通。而推出TD+GSM完整解決方案,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。

王艷輝認為,作為TD晶片提供商,聯發科固然至今為止是TD市場最大的獲利者,卻也成為了完整方案的遲到者。

在手機作業系統層面,聯發科更是連走麥城。

HTC依靠Windows Mobile手機取得的巨大成功,昭示了聯發科。然而,聯發科在2008年才正式從微軟獲得了Windows Mobile的研發授權,這時距離聯發科在巴塞羅那通信大會發佈MT6516距離只有不到一年時間。

在2009年,Windows Mobile平臺的成熟度遠遠高於Android。然而,後者在2010年的爆發,也是聯發科始料不及的。聯發科前首席財務官亦即新聞發言人喻銘鐸在2010年年初的時候,便向媒體坦誠聯發科Windows Mobile產品與市場需求的錯位。

陰差陽錯,聯發科在2010年年中才加入Android研發聯盟。有業內人士猜測,聯發科之所以在兩個系統上都遲到入場,其中與聯發科交惡的HTC從中作梗有關。不管此種說法是否屬實,聯發科首先錯過了推出Windows Mobile平臺的最佳時間,也錯過了最佳發佈Android平臺的機會。當2010年聯發科發佈基於ARM 926架構的Android平臺之時,高通1GHz的Android平臺已經大行其道,甚至谷歌宣佈Android3.0作業系統最低配置都要求1GHz的主頻時,ARM926的AP已是明日黃花。

而在所有晶片廠商都看好的“千元智慧手機”市場上,高通也搶在聯發科之前,宣佈將推出適合100美元Android智慧手機的晶片。

在慘澹的2011年第一季度財報發佈之時,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表示,公司毛利率將趨穩,止住連續6個季度下滑的局面。而在4月末長城會主辦的2011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,蔡明介曾對記者表示,預期3季度會出現營收和利潤反彈。

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論壇發言之初,蔡明介苦笑著提醒大家“山寨機”已成為歷史,“白牌機”才是聯發科的真正客戶。

客觀上說,在外資手機品牌取得在中國市場的壟斷之後,聯發科曾以獨特的方式帶動了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崛起。中國手機已經走出國門,開始在新興市場與諾基亞等歐美品牌一較高低。

然而,在即將大幕開啟的下一個“拳壇”時代,聯發科還能挺立多久呢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e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